节俭让孩子更懂生活

南瓜头 发布于2011/11/15 10:36 |  阅读(1716) | 查看评论(0)
在消费型的社会,“勤俭节约”这个词语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,年少的孩子在物质富足的生活中,感受不到资源匮乏的急迫,大手大脚,随意浪费的习惯不但使他们缺乏环保意识,还让他们对金钱理财毫无概念。家长仅用口头上的督导教育效果甚微,什么样的方法能让孩子更理解节俭的含义,是我们每个家长需要知道的。

节俭让孩子更懂生活

节俭教育最关键的核心是家长,家长首先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作用,如果自己花钱都大手大脚、铺张浪费、不能以身作则,我想再好的说教也是徒然。在家里要随时随地教育孩子节约,比如不用的电灯要关了,水龙头不能长流水等。针对一些已经养成铺张习惯的孩子,家长可以为他们准备个储蓄罐,建议把零用钱都储蓄起来;教孩子记账,将他们每天的零用钱和花销记下来,并在一段时间总结自己财产的消耗情况;家长不能无限制地给孩子零用钱,最好每月定额,这样能使孩子算计着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,形成理财意识。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在假日的时候带孩子体验下乡村生活,看看农民伯伯是怎么生活的,这将会是他们一段宝贵的回忆。



我发现很多家长有“宁可苦了自己,也不能委屈了孩子”的观念,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,家庭条件可以改变,但不能选择,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,要让孩子融入到家庭中,就不能掩盖事实,真实地将家庭状况展现给孩子,让他们知道什么日常用品该买,什么奢侈玩具可以放弃。虽然他们还小,但长期的接触,他们会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,会下意识地节约节俭。如果家长缩衣减食,只为了孩子能穿的好,用的好,他们不但不懂得感激,反而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待遇。



现在的很多教育书籍只是写了什么方法能教育好孩子,但没有说明,好方法的进行过程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问题该如何处理。在这里,我想要提醒一下家长的是,现在的孩子心理都特别敏感,家长定的规矩要在跟孩子商量并征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进行,如果强制执行,还不如不定规矩。请记住,任何教育都要因人而异。


节俭让孩子更懂生活

前几天发现,某知名品牌的矿泉水瓶变成了“环保轻量瓶”,从普通纯净水瓶21克左右变成了11.8克,虽然手感比之前的硬瓶差了,但从环保节能方面来看是非常有益的行为。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节能,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和孩子一起加入这一行列。出门自带水,少喝瓶装水;多步行,坐公交,少打车;洗脸水冲马桶……既环保又省钱,一举两得。其实现代的节俭并不是完全是缩衣减食,有了节俭的意识,很多事情只是举手之劳,就像我们儿童自由绘画乐园,有上百种画材,其中一种手工制作材料是画室中最有人气的画材,那就是——废品。我们的孩子经常会利用废物改造,用牙膏盒做成小火车,用旧毛线做粘贴画,这样的活动既可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,又是一种手工劳动练习,让孩子在快乐中创造,在动手中学习。

节约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,也是一种美德。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美德,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,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。

喜欢
转帖
桔伴们发表的评论 · · · · · · 全部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