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拯救男孩》作者孙云晓再谈“拯救男孩”

柚子瓣 发布于2011/12/20 14:09 |  阅读(1956) | 查看评论(4)
《拯救男孩》作者孙云晓再谈“拯救男孩”

男孩早于6岁上学是灾难性的选择


  谈及男孩、女孩在学习成绩上的表现差异,他认为小学阶段男孩子普遍落后,是因为男孩子发育晚,一个五岁男孩大脑语言区的发育只相当于三岁半的女孩,因此,“让男孩子早于六岁上学很可能是一个灾难性的选择,是一系列麻烦的开始。”

  “现在的中小学男孩子的优势很难发挥,我们教育的制度设计是比较女性化的,男孩子的需要在中小学很难被满足。”在孙云晓看来,这样的教育让男孩子充满了失败的体验,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学校后十名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男孩。正因如此,他认为男女要平等是对的,但是男女要一样是不对的。

  他介绍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调查的结果,相比较而言,女孩子最擅长的学习方式是语言的沟通,喜欢聊天、阅读是女孩子学习的特点,男孩子最擅长运动、动手操作、使用计算机、参与体验。“小学要给男孩运动和动手操作提供更多的支持,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,语言的教育男孩子很少有优势。中学可以借鉴北京一些城市的做法,体育课按照性别编班,男孩女孩对于运动需要的条件和种类区别很大,分别编班是一个解放。”这是因性施教的有益尝试,中小学大有可为。


养育男孩,父教更为重要

  现在好多学校为了学生安全,不让跑不让跳,甚至很多单杠双杠都拆掉,孙云晓称之为“学校流行一种静文化”,因此而导致的对于运动的束缚,是对男孩极大的伤害。

  “父教缺失是孩子成长的灾难,美国的数据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少年犯都来自于无父家庭。”孙云晓称,哈佛大学研究,父教缺失会让孩子变得内向、懦弱、胆小。对女孩子来说除了这些,女孩还会缺乏跟异性交往的经验,父亲的教育会使女孩子更加有理性、有追求。

  孙云晓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建议,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应该以母亲为主,小学阶段父母影响各半,中学阶段,父亲影响力上升,母亲影响力下降。父亲更适合带领孩子出去锻炼,母亲适合在家里给孩子更多情感的交流。“但是中国的妈妈有个非常大的误区,妈妈跟孩子谈话最多的就是学习、学习、学习,其实妈妈更多的需要跟孩子谈的是生活、生活、生活。”


孩子需要父母的拥抱

  “没有被父母拥抱过的孩子心理上多少都会有问题。”孙云晓认为,从小学到中学,每天父母都要拥抱自己的孩子,特别是女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拥抱。“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hold住,我觉得现在最hold不住的就是孩子。”孙云晓认为,信息化时代动摇了父母以及老师的权威地位,孩子接触信息的方式让父母和老师面临空前的挑战。

  谈到孩子的成才问题,孙云晓告诉记者,全世界的家庭教育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共同发现,那就是权威民主型家庭成才率最高,专制的家庭成才率第二,溺爱的家庭成才率最低。作为父母,应该从这项研究里获得一些启发。
喜欢
转帖
桔伴们发表的评论 · · · · · · 全部(4)